前言

虽然没有主力机性能好,但是应该将就够用了

硬件 型号 单价 总价 当前价格
CPU i5-14600T 1490 1490 1490
内存 宏基掠夺者冰刃 6800HZ 16GX2 929 929 807
机箱 GAMEMAX 巨人 M905全铁侧板 358 358 338
硬盘 西数 HC570 22T*8 2799 22392 5343
西数 HC580 24T*8 3388 27104
固态盘(系统盘) 西数 SN580 1T 389 389 387
散热 追风者S5 109 109 104
风扇 追风筝T30 179 358 295
主板 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 V20 巡洋舰 1400 1400 1080
电源 首席玩家 NGDP 1300 铂金牌 ATX3.0&3.1 1709 1709 1429
显卡 普通垃圾显卡即可 未知 未知 未知
56238 11273

CPU

对于这次配另一个主机,发现了一些低功耗或者一些不常见的后缀,想着记录一下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后缀类型

  • F:F代表无内置核显的CPU型号
  • K:K代表支持超频且内置核显的CPU型号
  • KF:KF代表支持超频且无内置核显的CPU型号
  • KS:表示高频特别版,出厂提高CPU频率成为一款单独的产品。
  • X/XE:至尊旗舰级,十代CPU之后X/XE就终结了。
  • T:属于低功耗版的CPU,相同型号下功耗更低,由于功耗的降低,性能也大大折扣,一般运用在一体机电脑或者NAS上,为了降低发热量。

CPU的推出过程大概分这几个步骤

ES版,全称 Engineering Sample(工程样板)。

ES的U是还没正式推出前的工程U即测试U,每款正版CPU推出前,和很多软件一样,早期存在许多bug(问题),需要修改,因此ES版CPU就是担当经受严格的测试考验,用来做各种超频和热功耗等的极限测试用的

  • ES1: 测试架构和工艺制程,早期给到工厂版本,市面上几乎没有流通
    • CPU-Z名字和规格均无法显示具体型号,步进通常为0或者1,修订通常为A0或者A1或者不显示(不显版本)
  • ES2: 修正大量BUG,这个时候的U已经能用了,但还存在隐患,网上的ES版本多指这个版本
    • CPU-Z名称上会显示具体型号,但是规格上无法显示具体型号并且有ES的字样,步进通常大于0,修订大于A(不显版本)

QS,全称QualificationSample(质量认证样品)。

无限接近于正式版,或与之后发布的正式版并无区别。但其货源也不像ES那样是免费供应,而是intel向工厂收取少量费用卖出的,价格仍低于正式版不少,稳定性各方面和正式版一样,主用来给OEM等厂商测试之用。

  • ES3(QS):质量认证样品,型号确定,在电脑上能显示型号和规格,可能存在或不存轻微隐患,最接近正式版的型号(正显版本)
    • CPU-Z名称和规格上会显示具体型号,但是规格上会带ES字样(正显版本)

正式版本

  • 正式版:大量出货

Intel CPU的步进排序(左旧右新):

步进和修订:所谓步进就是每次更新的版本,步进越靠后越好,比如,步进1步进0就是最初的,后来步进3步进5啊,修订B几C几D几,代表后面修改的版本。

B2 < C0 < E0 < G0 < L2 < M0 < R0

远程管理功能

vPro

英特尔在12代以后设计了该功能,可以在官网查看那些CPU可以使用,注意有些主板可能不支持,买之前还是问下店家比较好

IPMI

IPMI可以集中控制和监控服务器,可以认为IMPI是服务器的安全警卫。

  • 远程控制服务器开关机、重启等操作。
  • 远程查看和修改bios设置,查看系统启动过程。
  • 远程连接服务器,登入系统,解决ssh访问问题。
  • 查看系统故障日志记录访问系统事件日志 (System Event Log,SEL) 和传感器状况等。
  • 获取系统的SNMP 警报。
  • 远程安装系统,查看系统启动故障等问题。
  • 对系统进行各种设置等。

硬盘

计算硬盘的功耗一般可以参考以下两个主要参数:

  1. 启动功耗:硬盘在启动时会消耗较高的电流和功率,这是由于需要电机加速使盘片达到工作转速。这个数值通常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

  2. 运行功耗:硬盘在正常读写操作或空闲时的功耗。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功耗有所不同,通常HDD功耗更高,尤其是在读写操作时。

功耗计算方法

硬盘功耗的计算公式为:

功耗(W)=电压(V)×电流(A)\text{功耗(W)} = \text{电压(V)} \times \text{电流(A)}

运行功耗计算

在两种电压下,分别有对应的电流,我们可以计算出整体功耗。

以西数黑盘22T举例,可以看到一串数据5VDC:0.64A 12VDC:0.57A,通过该的数据可以知道机器在5V时电流为0.64A,在12V时的电流为0.57A,则总功耗计算如下:

功耗=(5 V×0.64 A)+(12 V×0.57 A)=3.2 W+6.84 W=10.04 W\text{功耗} = (5 \text{ V} \times 0.64 \text{ A}) + (12 \text{ V} \times 0.57 \text{ A})= 3.2 \text{ W} + 6.84 \text{ W} = 10.04 \text{ W}

总功耗约为10.04W(以此示例数据)。机械硬盘(HDD)通常确实使用5V12V两种电压供电:

  • 5V电压用于硬盘的控制电路和数据处理芯片。
  • 12V电压用于驱动电机(马达)和机械组件,启动和维持盘片的转速。

特别注意

  • 启动时的需要的电流会比硬盘标记的大,就是运行功耗计算中使用的那个数据
  • 需要注意运行时候和电源产生的波纹

S.M.A.R.T

检测工具

  • CrystalDiskInfo
  • HD Tune Pro

后续能够看到一些常见的参数,如果检测有警告的话就需要注意了,但是这个数据也不能全信,由于固件流出,有些奸商能够修改硬盘的这些数据,更详细的讲解可以看这篇文章:硬盘SMART检测参数详解

01(001) Raw_Read_Error_Rate 底层数据读取错误率 
04(004) Start_Stop_Count 启动/停止计数
05(005) Reallocated_Sector_Ct 重映射扇区数
09(009) Power_On_Hours 通电时间累计,出厂后通电的总时间,一般磁盘寿命三万小时
0A(010) Spin_Retry_Count 主轴起旋重试次数(即硬盘主轴电机启动重试次数)
0B(011) Calibration_Retry_Count 磁盘校准重试次数
0C(012) Power_Cycle_Count 磁盘通电次数
C2(194) Temperature_Celsius 温度
C7(199) UDMA_CRC_Error_Count 奇偶校验错误率
C8(200) Write_Error_Rate: 写错误率
F1(241) Total_LBAs_Written:表示磁盘自出厂总共写入的的数据,单位是LBAS=512Byte
F2(242) Total_LBAs_Read:表示磁盘自出厂总共读取的数据,单位是LBAS=512Byte

电源

选电源主要需要3个方向上面

  • 电源的转换率
  • 电源的波纹
  • 电源12V和5V能够承载多少电流,需要根据硬盘来计算,打个比方如果显示是12V60A,那么需要根据硬盘启动的电流来计算,不应该使用硬盘中的5VDC:0.64A 12VDC:0.57A来进行计算

主板

SATA口最少6个,M.2以及PCI接口越多越好,还有就是主板上的网卡最低也要2.5G的,然后就是选大品牌了

网络

intel 2.5G 网卡和万兆网卡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

  • 2.5G 网卡:其理论最大传输速率为 2.5Gbps(2500Mbps),相比传统的千兆网卡(1Gbps)有了一定提升,但在数据传输速度上仍远低于万兆网卡。
  • 万兆网卡:理论最大传输速率为 10Gbps,是 2.5G 网卡的 4 倍,由于其高速传输的特性,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因此功耗相对较高。在使用万兆网卡时,需要配备良好的散热系统,以确保网卡的稳定工作。

建议找4个LAN口都是2.5G的这样能满足内网大量数据传输

网关

网关,你可以理解为“翻译员”,它是你当前所接入的智能家居设备和家庭或者工作网络的桥梁。通过它就能让这些不同协议的智能设备进行联网,再对它们进行智能控制。

关于小米生态链网关有3个类型,中枢网关、从网关、盲网关

中枢网关

米家平台把一个局域网下,统一控制和调配的网关,并且能够实现局域网内本地自动化的网关称之为中枢网关

当两个从网关WIFI断了,家里有中枢网关的话,就可以不依赖WIFI让这两个从网关通讯

从网关

从网关,是指可以被中枢网关调度使用的网关,接入从网关的此设备,在有中枢网关的情况下,可和其它的从网关设备实现本地化智能场景。

当家里没有中枢网关,但是有WIFI的情况下,两个从网关的通信是:从网关A->小米云服务器->网关B。如果家中没有中枢网关也没有WIFI的情况下那么他们是不能通信的

盲网关

不能接受中枢网关的调度,必须要联网的情况下才能操控。比如:米家空调伴侣2

网线

类别
六类

六类网线是第六代标准以太网网线,符合 ISO/IEC 11801:2002 和 EIA/TIA 568B 六类标准,它的带宽为 250MHz,适用于 1Gbps 的网络传输应用

八类

八类网线是最新一代双屏蔽(SFTP)的网络跳线,它拥有两个导线对,可支持2000MHz的带宽,且传输速率高达40Gb/s,但它最大传输距离仅有30m

类型 超五类网线 六类网线 超六类网线 七类/超七类网线 八类网线
速率 1000Mbps 1000Mbps 10Gbps 10Gbps 25Gbps, 40Gbps
最大距离 100米 100米 100米 100米 30米
频率 100 MHz 250 MHz 500 MHz 1000 MHz 2000 MHz
导体(对) 4 4 4 4 2
线缆类型 屏蔽/非屏蔽 屏蔽/非屏蔽 屏蔽/非屏蔽 屏蔽 屏蔽
应用 小型办公室,家用 大型企业,高速应用 大型企业,高速应用 数据中心,高速和带宽密集 数据中心,高速和带宽密集
24AWG 纯铜

AWG 是美国线规的缩写,24AWG 表示网线导体的线径规格。数字越小,线径越粗,电阻越小,信号传输性能越好。24AWG 的纯铜导体在六类网线中比较常见,能够满足六类网线对于信号传输的要求。八类的话就是26AWG的

纯铜

在网线中,纯铜是一种常见的导体材料。纯铜网线通常指的是含铜量较高的铜质网线,颜色紫红,也被称为紫铜。其主要成分是铜加银,含量为 99.5% - 99.95%。

双绞线

双绞线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的数据传输线。将两根导线相互缠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

显卡

目前感官来说还是需要一张显卡来作为硬解码使用,虽然说我选的这个CPU硬解码完全没问题,但是风扇嘎嘎吹噪音非常的大

黑群晖

主要就是这几点要说的,其他的网上一抓一大把

  • U盘1个≥4G ;(建议用品牌U盘)(注:U盘要一直插在群晖设备上)

    (当前支持 SATA/SCSI/NVME/MMC/IDE or USB 设备, 且要大于2GB,推荐4G)

  • 镜像选择rr来作为引导镜像

  • 烧录软件使用Rufus来(建议使用3.8版本的,最新版本容易出BUG)

  • 选择型号SA6400、并添加插件(HDDdb、NvmeSystem、NvmeVolume)这三个插件

内网穿透

使用的还是传统的frp,群辉上的配置使用命令nuhop .\frpc -c frpc.toml &

# frpc.toml
serverAddr = "你服务器地址"
serverPort = 6000
auth.method = "token" # 验证方式
auth.token = "lalalalala" # 验证使用的密钥

[[proxies]]
name = "plugin_socks5"
type = "tcp"
remotePort = 6002
[proxies.plugin]
type = "socks5"
username = "admin" # 使用代理的名称
password = "admin5555" # 使用代理的密码

# [[proxies]]
# name = "secret_ssh"
# vtype = "stcp"
# 只有与此处设置的 secretKey 一致的用户才能访问此服务
# secretKey = "abcdefg"
# localIP = "192.168.35.108"
# localPort = 22
#[[proxies]]
#name = "test-web"
#type = "tcp"
#localIP = "192.168.35.226"
#localPort = 6180
#remotePort = 6001

服务器上的配置nuhop .\frps -c frps.toml &

bindPort = 6000
auth.method = "token"
auth.token = "lalalalala"
webServer.addr = "0.0.0.0"
webServer.port = 7000 # web界面
webServer.user = "admin" # web界面的账号
webServer.password = "dadadadada" # web界面的密码

关于硬件满足但是传输速度无法达到上限的问题

建议第一点先检查读写I/O上限,我测试我的硬盘读写只能到220MB/s,而2.5G的网口理论有325MB/s

硬件设置

  • 检查CPU利用率是否瓶颈

  • 检查内存是否瓶颈

  • 检查硬盘读写是否达到瓶颈

  • 检查是否使用Cat8的网线

  • 检查路由器是否都是2.5G的网口

  • 检查电脑与NAS是否拥有2.5G的网口

    # 无线的速度只能到780
    SID: 马保国
    协议: Wi-Fi 5 (802.11ac)
    安全类型: WPA2-个人
    网络频带: 5 GHz
    网络通道: 48
    链接速度(接收/传输): 780/780 (Mbps)
    本地链接 IPv6 地址: fe80::d51b:25d1:a8c5:79be%13
    IPv4 地址: 192.168.31.137
    IPv4 DNS 服务器: 101.198.199.200
    114.114.114.114
    制造商: Intel Corporation
    描述: Intel(R) Wireless-AC 9560 160MHz
    驱动程序版本: 23.60.1.2
    物理地址(MAC): 5A-84-1A-CC-A2-7C
    # 有线的主板口是1000
    链接速度(接收/传输): 1000/1000 (Mbps)
    本地链接 IPv6 地址: fe80::596a:d2e5:f153:daa6%14
    IPv4 地址: 192.168.31.91
    IPv4 DNS 服务器: 192.168.31.1
    制造商: Intel
    描述: Intel(R) Ethernet Connection (7) I219-V
    驱动程序版本: 12.19.0.16
    物理地址(MAC): 04-D9-D5-1B-E9-B8
    # PCI外置网口是2500
    链接速度(接收/传输): 2500/2500 (Mbps)
    本地链接 IPv6 地址: fe80::5096:e786:c14b:2284%7
    IPv4 地址: 192.168.31.92
    IPv4 DNS 服务器: 192.168.31.1
    制造商: Realtek
    描述: Realtek Gaming 2.5GbE Family Controller
    驱动程序版本: 10.71.312.2024
    物理地址(MAC): 1C-86-0B-30-45-DF
  • 检查NAS、路由器、电脑的连接:NAS<—>路由器<—>电脑

最终使用homebox进行测试

9

软件设置

开启双全工

是指上行和下行互不干扰的模式,就是一台机器既可以从A中下载数据,又可以同时上传数据给B和C

Windows

在 Windows 中开启双工模式(全双工模式)通常是在 网络适配器的属性 中进行设置。以下是步骤:

  1. 打开网络适配器设置

    • 右键点击 网络图标(在任务栏右下角),选择 打开“网络和 Internet”设置
    • 进入后,点击 更改适配器选项,找到当前使用的网络连接。
  2. 进入适配器属性

    • 右键点击正在使用的网络适配器(例如“以太网”),选择 属性
    • 网络连接属性 窗口中,点击 配置 按钮,打开网络适配器的设置窗口。
  3. 修改速度和双工模式

    • 配置 窗口中,点击 高级 选项卡。
    • 在属性列表中,找到 速度和双工(Speed & Duplex)。
    • 将值设置为 2.5 Gbps 全双工(或“Auto Negotiation”自动协商模式,如果没有2.5Gbps全双工的选项),然后点击 确定

注意:如果网络适配器不支持 2.5 Gbps 双全工,可能不会显示此选项,建议确保网卡支持所需的双工模式。

群辉

一般来说是默认开启的,不需要单独设置,如果要设置的话

在群晖(Synology NAS)中设置网络接口的全双工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 登录群晖 DSM 管理界面
    • 使用浏览器进入群晖 NAS 的 DSM 界面,并登录管理员账户。
  2. 进入网络设置
    • 在 DSM 界面中,点击 控制面板
    • 选择 网络,然后在左侧选择 网络接口
  3. 配置网络接口
    • 网络接口 窗口中,找到你的 2.5Gbps 网络接口(例如“LAN 1”),点击该接口旁边的 设置 按钮。
  4. 设置速度和双工模式
    • 在网络接口的设置窗口中,找到 速度和双工(Speed and Duplex)选项。
    • 将其设置为 2.5Gbps 全双工(如果支持)或保持 自动协商(Auto Negotiation)模式。
    • 点击 确定 保存设置。
  5. 确认设置
    • 设置完成后,建议测试网络连接速度,确保其运行在2.5Gbps的全双工模式下。

提示:如果设备支持的网络速度有任何不兼容,DSM 可能会自动回退到自动协商模式,因此建议确认设备及网线都完全支持 2.5Gbps 全双工。

开启了SMB 3.0的协议

首先需要关闭SMB 1.0版本

Set-SmbServerConfiguration -EnableSMB2Protocol $false

接着 PowerShell 中输入以下命令,查看系统是否支持 SMB 3 版本:

Get-SmbServerConfiguration | Select EnableSMB2Protocol
  • 如果输出 EnableSMB2Protocol 的值为 True,则表示 SMB 2.0 和 SMB 3.0 已启用。

  • Windows 的 SMB 协议配置中,SMB 2 和 SMB 3 是共同管理的,SMB 3.0 将自动启用,并在可能时优先使用。

  • 如果显示为Felase,可以在 PowerShell 中输入以下命令开启

    Set-SmbServerConfiguration -EnableSMB2Protocol $true

如果已经连接了 SMB 共享(传个文件),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正在使用的 SMB 协议版本

Get-SmbConnection

此命令会列出当前的 SMB 连接,并显示每个连接使用的 SMB 协议版本(例如 SMB3.1.1)。如果看到 SMB 3.x.x,表示 SMB 3 版本已启用并正在使用。

PS C:\Users\Administrator> Get-SmbConnection

ServerName ShareName UserName Credential Dialect NumOpens
---------- --------- -------- ---------- ------- --------
nas 第二块硬盘 GOTOHHITORI\Administrator GOTOHHITORI\Administrator 3.1.1 2

设置MTU

MTU(最大传输单元)
  • 定义:MTU 是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在网络层传输的单个数据包的最大大小,以字节为单位。标准的以太网 MTU 大小通常是 1500 字节
  • 作用:MTU 设定了网络数据包的最大尺寸,如果数据超过这个大小,网络协议(如 IP)会将数据拆分成多个分片(fragment)传输。合理的 MTU 可以减少分片,从而减少延迟,提高传输效率。
  • 设置:MTU 的最佳值取决于网络环境。默认值为 1500 字节,大多数设备和应用都能兼容这个值。在局域网或高带宽网络中,增大 MTU 可以提高传输效率,但设置过大会导致数据包丢失或错误。
巨型帧(Jumbo Frame)
  • 定义:巨型帧是一种超过标准 MTU(1500 字节)的数据包,在局域网中使用。典型的巨型帧大小为 9000 字节,但也可以是其他值(如 4000 或 16000 字节)。
  • 作用:巨型帧可以在传输大量数据时减少数据包数量,降低协议开销,进而提升传输效率。对于局域网中大文件的传输,使用巨型帧可以显著减少数据包的数量,从而减轻网络负担。
  • 限制:所有参与传输的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必须支持相同的巨型帧大小,否则可能导致传输失败或数据包丢失。巨型帧通常用于高带宽的局域网环境,不适合互联网连接。
Windows 10 开启巨型帧的方法

在系统桌面右下角网络图标点鼠标右键,选网络和internet设置更改适配器选项,找到你的2.5G或者10G网卡,右键点属性配置高级,找到巨型帧(Larger MTU),选择9KB MTU,确定。如下图所示

6

Link Speed设置为2.5G,如果是万兆网卡可以设置成10G

6

Jumbo Packet选择9014Bytes,如果是万兆的就选最大的16348Bytes

5

Flow Control选择Disabled

6
Mac OS X 开启巨型帧的方法

网络,选中你的2.5G或者10G网卡,高级,硬件,手动设置 MTU 为 9KB。

群晖DSM7.22 开启巨型帧的方法
  • 在群晖控制面板网络网络界面,选中你的2.5G或者10G网卡所在的局域网 X”,点编辑手动设置 MTU值 改为 9000,确定。

  • 保存设置后,等待网络重启,一会网页自动刷新后就可以看到状态里已经显示启动 Jumbo Frame,MTU值 为 9000

    3

    3